跨界财经网
您当前的位置:跨界财经网资讯正文

严打债市洗绿央行首次统一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资讯2021-04-24 08:26:01  阅读:90432+ · 来源:贝果财经
严打债市洗绿央行首次统一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严打债市“洗绿”央行首次统一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又一支持政策落地。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绿债目录(2021年版)》”)。

  随着“双碳达标”工作的相关支持政策密集落地,绿色债券的发行也取得新进展。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绿金”)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接近2020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银行亦是积极布局其中。

  不过,业内人士提示称,绿色项目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会给承销银行带来一定风险,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发行长期绿色债券与中短期信贷投放搭配的综合策略,以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紧握“碳中和”机遇银行加码绿债发行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的《绿债目录(2021年版)》实现三大重点突破:一是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更加科学准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并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使减碳约束更加严格;二是债券发行管理模式更加优化,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有效降低了绿色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成本,提升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三是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由于存在划分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债券产品种类不丰富等问题,绿色债券市场存在“洗绿”“漂绿”现象,这不仅增加了绿色债券风险,而且扰乱绿色债券市场秩序。“《绿债目录(2021年版)》的发布,是我国完善绿色债券相关制度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规范化、透明化,绿色债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健康,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市场。”

  在监管层进一步明晰绿债内容的同时,绿债发行情况也获得了突破。

  中诚信绿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加逾一倍,达到116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一季度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同比也增加约50%,达到78只。仅在今年3月,国内绿色债券新发数量达到47只,募资额约847亿元。银行机构亦积极参与其中。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工商银行主承销各类债券300只,承销规模超3600亿元,其中,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工行成功主承销全国首批“碳中和”绿色债券,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季度,工行共完成6只“碳中和”绿色债券承销工作,为发行人募集资金超300亿元。其中,四川机场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为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首批“碳中和”绿色债券;国开行192亿元绿色债券是境内市场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的“碳中和”绿色债券。

  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上涨,与“碳中和”主题相关的债券类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有关。“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碳中和’债券更是我国绿色金融领域重点推广的创新产品,聚焦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领域,在绿色项目筛选、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提出较高要求,可吸引全球资本参与中国绿色项目,能够切实服务于我国‘30·60’重要目标。”

  中诚信绿金指出,2021年一季度绿色债券市场整体发行规模、发行只数均创过去五年新高,发展趋势与债券市场整体一致。新兴品种“碳中和债”在所有绿债中规模占比58%,只数占比为45%,为绿债市场规模扩容起到了极大助力。“30·60”目标背景下,整体利好绿色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伴随“碳中和债”等创新产品的加持,年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有望创新高。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亦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优化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相关金融标准,持续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统一和中外绿色债券标准趋同,更好地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

  探索长期绿债与中短期信贷搭配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同评级下绿色债券的利率和普通债券的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担心长期下去发行人的积极性可能不会持续。

  不过,中诚信绿金指出,近来绿债已经体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数据显示,3月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中27只具有可比较样本,包括10只绿色中期票据、9只绿色公司债、5只绿色企业债和3只绿色金融债,将本月新发行绿债的发行成本与可比债券平均发行利率相比,其中19只绿债表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占比达到7%。

  2021年1至3月境内绿色债券市场共78只,具有可比较发行成本的样本共计44只,其中32只的发行成本低于可比债券的发行利率均值,占比约73%,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优势持续显现。

  从绿色债券的交投情况看,绿债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中诚信绿金数据显示,3月,绿色债券共276只参与交投,月度现券交易规模为839.79亿元 ,同比增幅超过80%。具体来看,3月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绿色债券包含71只绿色中期票据、65只绿色企业债、56只绿色金融债,剩余包括绿色公司债和PPN。

  谈及下一步银行开展绿债承销业务时需要改进的方向,汪惠青指出,对绿色项目进行科学认证,是承销绿色项目的难点之一。他建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国内外优质绿色认证机构合作,加强在项目准入环节的把控。

  上述国有银行人士指出,面对“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层需加以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更加关注产业的“颜色” ,积极识别和应对风险,提前做好资产配置和布局的调整。

  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咨询业务总监吴倩告诉记者,开展“碳中和”业务需要将相关工作与自身业务管理流程相整合,结合银行发展特色制定整体的规划,服务于银行战略目标和品牌定位,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上述国有银行人士指出,绿色金融项目往往具有期限错配、信息披露要求高、成本收益不匹配、外部效应难量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可持续性。

  汪惠青亦赞同这一说法,他建议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发行长期绿色债券与中短期信贷投放搭配的综合策略,以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上述国有银行人士也表示,商业银行需要充足的外部激励机制抵补商业成本,如财税、环保、经济资本激励等各项配套政策。

  为支持绿色债券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已将绿色债券与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畴,并设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责任编辑:王婷

原标题:严打债市洗绿央行首次统一绿色项目界定标准